发布时间:2024-07-07 01:22:29 来源:188金宝搏官方平台 作者:金宝搏188网址登录
(CWW)RedCap(5G轻量化)技术通过精简设备能力和降低复杂度,达到节约成本、降低设备功耗和缩小尺寸等目标,同时保留了5G原生能力,实现了技术和成本的平衡。本文研究了RedCap的技术特性和相关国家政策,并结合电力行业网络需求,分析RedCap在电力行业不同场景的应用和部署方案,探讨了RedCap技术的发展潜力和运营商的部署策略。
为扩大5G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范围,2022年6月,3GPP冻结了5G R17标准版本,引入5G RedCap技术,通过裁剪设备能力和降低复杂度,实现降低成本、缩小尺寸、减少功耗等目标,以此满足中高速物联网的连接需求。
与5G NR相比,RedCap在频谱带宽、天线、功耗、调制等方面都做了简化(如表1所示)。RedCap在FR1频段的带宽从100MHz减少到20MHz,发射和接收天线天线天线,并减少了最大下行MIMO层数,降低了终端RF收发器和基带处理模块的能力要求。同时,RedCap的最高阶调制方式从下行最高256QAM降至64QAM,全双工FDD降到半双工模式,并裁剪了CA(载波聚合)、MR-DC(双连接)、DAPS(双激活协议栈)等能力,进一步降低终端的设计复杂度和成本。另外,RedCap还引入了eDRX(扩展非连续接收)和RRM(测量放松机制)技术,以满足物联网的低功耗需求。
在简化能力的同时,RedCap保留了5G特有的原生能力,包括边缘计算、5G切片、5G LAN、5G低时延、5G定位、5G精准授时等特性,可满足工业互联网、视频监控、智能电网、车联网等行业应用的网络性能需求。
对比5G NR,RedCap可有效控制成本、降低功耗并缩小尺寸;对比4G LTE,RedCap具有5G大带宽、低时延等特性,还在性能、功能与成本上实现平衡,解决了5G在垂直行业应用的关键痛点,为5G行业应用规模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。
5G RedCap是5G在中高速物联领域应用普及的关键技术,将进一步推动5G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
我国高度重视5G RedCap的发展和应用。2023年10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《关于推进5G轻量化(RedCap)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》,明确提出,到2025年,5G RedCap产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,新产品、新模式不断涌现,融合应用规模上量,安全能力同步增强。其中,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 RedCap规模覆盖,5GRedCap连接数实现千万级增长。
为加快推动5G创新发展,扎实有序推进5G RedCap商用进程,2024年4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《关于开展2024年度5G轻量化(RedCap)贯通行动的通知》,明确标准、网络、芯片、模组、终端、应用、保障七方面重点工作,为5G RedCap技术在国内的普及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RedCap可广泛应用于电力、安防、车联网、工业数采等领域。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,产业界对5GRedCap的需求日益强烈。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测,到2030年,5G RedCap模组将占蜂窝物联网模组总出货量的18%。另一家公司IoT Analytics预测,2026年支持5G的物联网模组出货量将占市场的16%,其中RedCap将发挥关键作用。
在政策引领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,5G RedCap技术将日趋成熟,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,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深入推进能源,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。”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核心是推动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,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。
2023年6月,国家能源局发布的《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》指出,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、清洁低碳、柔性灵活、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,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,以“源网荷储”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,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,确保能源电力安全。然而,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,电力行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。
一是光伏、风电等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,但新能源易受天气影响,具有间歇性、随机性、波动性等特点,对电网消纳和调节提出了更高要求,需要智能、柔性、灵活的调节手段。
二是市场对电网设备、电力终端、新能源用电的需求呈“爆发式”增长,系统主体多元化、电网形态复杂化、运行方式多样化,给管理与维护带来了更大挑战,迫切需要新兴信息技术保障电网安全高效运行。
三是传统电力调度方式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、新业态,调控技术手段、调度机制、信息安全防护等亟待升级。现有调控技术手段无法做到全面可观、可测、可控,而要实现多能互补、“源网荷储”协同的调度模式,需要5G技术助力各环节实现高度数字化、智慧化、网络化的革新升级。
四是电力设施数量众多、分布广,有线网络建设成本高、周期长、维护难,造成电力系统信息感知能力不足,需要构建“泛在化、全覆盖、高安全”的无线G网络覆盖的不断完善,利用运营商公网专用的方式构建无线电力通信专网成为可能,5G专网不仅能有效降低建设、维护成本,其边缘计算、网络切片、大连接、高安全等特性还能满足电力行业高效灵活、安全隔离等要求。
电力行业主要包括发电、输电、变电、配电及用电五大环节,按业务又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,主要应用包括控制类业务、采集类业务、移动应用类业务等,不同场景对网络的时延、带宽、可靠性、安全性等要求不同(如表2所示)。
由表2可以看出,电力通信网业务以小数据包为主,带宽需求为中高速,对时延、可靠性要求较高。对于大部分场景来说,5G NR终端的能力是过剩的,而5G RedCap终端与电力业务需求则高度契合。
目前,国家电网、南方电网已经在部分省市开展5G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实践。由于电网覆盖广、点位多,终端成本较高成为5G电力专网建设过程的重要痛点。如果使用5G RedCap技术,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建网成本,还能满足电力业务对时延、可靠性的要求,因而不失为明智之举。
为验证RedCap技术在电力场景应用的可行性,2023年国网山东电力在济南进行了电力5G专网的RedCap商用测试,在实际运行的配网现场部署5G RedCap终端,通过多轮对比测试验证RedCap技术是否满足电力生产控制网络需求。
本次测试采用“端、网、业”一体化技术方案,在端侧部署5G RedCap终端,连接配电FTU(配电开关监控终端)、DTU(无线终端设备)、能源等设备;在网络侧分别开通了5QI软切片和RB资源预留1%硬切片,接入生产控制大区专用UPF(用户面功能),实现与生产控制大区配电主站和监控中心的连接。通过对RedCap/5GNR、软切片/硬切片等不同技术的对比测试,在业务侧验证配电三遥、电网监控、分布式FA等应用是否正常运行(如图1所示)。
确定测试场景和地点后,运营商选取附近的5G基站开通RedCap功能,并在网络侧分别配置5QI软切片和RB资源预留1%硬切片,测试人员安装电力RedCap终端,调通终端与配电FTU、PMU(电源管理单元)设备以及配电主站的连接,开展业务对比测试。
测试内容包括RedCap终端与5GNR终端、4G终端,软切片与硬切片,业务忙时与闲时等多个场景的对比测试。
测试结果显示,硬切片平均时延比软切片低60%。当5G网络业务拥塞时,硬切片最大时延为62ms,可以使电力业务时延和可靠性不受影响;而软切片在忙时会出现时延较大的情况,影响业务质量。
测试结果显示,4G带宽较小,无切片技术,很容易产生拥塞,导致丢包和较大时延。5G RedCap软切片在各个场景下均没有丢包现象,Ping成功率为100%。
配网常规保护业务处理时间(包含开关跳闸时间)要求≤100ms,考虑到配网自动化系统开关级联较多,一般要求业务执行时间≤150ms。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出,RedCap终端网络接入成功率、数据上报成功率、远程指令下发成功率均达到100%,接入时延、数据上传、下载速率等关键指标均满足电力生产控制业务的质量要求。
配电场景是电力生产控制大区应用最多、最具代表性的场景。以上电力网络需求分析和业务测试,证明了5G RedCap技术完全可以满足电力业务需求。
建设新型电力系统,实现发电清洁低碳、输变电安全高效、配电灵活可靠、用电多元友好的目标,需要一张泛在化、高可靠、高安全又兼顾经济性的通信网。5G RedCap技术可复用现有成熟5G网络,发挥网络规模效应,以低成本、低功耗、高可靠等特性赋能电力系统各个环节。
光伏、风电等新能源清洁低碳,但易受天气影响,具有随机性、波动性等特点。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不断提高,电网消纳、调节能力面临严峻挑战。传统人工调控方式下“弃风弃光”问题时有发生,需采用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智能调控。新能源场站分布广、范围大,有线光纤组网成本高、建设周期较长,导致部分地区场站管控率较低。
光伏发电的信息采集、控制指令数据一般在20k~100kbit/s之间,通过5GRedCap采集逆变器、汇流箱、储能站、辐照仪、气象仪、电表等各类数据,可实时感知光伏场站的状态;通过5GRedCap对接远动机、AGC(自动发电控制)等设备,可实现光伏并网的远程调控和智能运维,有效提高场站的发电效率和并网安全性。
电力输电线路点多、线长,易发生外力损坏、异物短路、锈蚀断股、烟火威胁等问题。传统人工巡检工作量大、效率低、危险性高,每人每天只能巡检10千米或3~4座铁塔。
而通过无人机挂载5G RedCap模组进行自动巡检,可实现巡检视频AI智能识别、实时回传,及时发现输电线路松动、脱落、锈蚀等异常情况,进而告警并精准显示故障位置。5G专网能够保证无人机飞行安全、巡检视频实时传递;AI智能识别能够随时发现隐患,使检测效率提高数倍。无人机控制和图像传输所需带宽为3M~5Mbit/s,时延要求小于100ms,RedCap完全可以满足其网络需求,而且功耗较小,可延长无人机续航时间。5G无人机巡检可以提升巡检效率,节约巡检费用。
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节点,是电力系统运行监测的重点。室外变电站易受极端天气影响,需定期对表计读数、开关位置、设备温度等状态进行巡检监控。变电站巡检重复性工作较多,可部署5G电力机器人、5G高清摄像头等,对主设备、继保室、端子箱等各类设施及站内环境进行智能自动巡视,代替运维人员开展日常巡视、测温、表计抄录等大量重复性工作,为运维人员开展远程无人巡视创造条件,从而提高工作效率,降低现场作业风险。
随着用电需求和新业务的不断增加,配电网面临信息采集需求大、故障隐患多、日常巡检难等问题。分布式FA、配网PMU、配电三遥、智能台区、配网差动保护等设备主要承担配电网的采集感知、故障定位和隔离恢复等功能,是保障供电质量、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关键,这类设备点多面广,对通信时延和安全性要求较高。
基于“5G RedCap+硬切片”的配电自动化可以支撑高可靠配电保护,通过低时延、高可靠的网络传输,实现故障快速定位与隔离恢复、精准负荷控制、实时视频监控,最终达成保障电网安全可靠、提升服务质量的目标。
近年来,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以及新能源汽车、储能装置、智能家居等各种用电需求的涌现,国内用电量不断增长。为提升用电体验和服务质量,用电信息采集、异常监测、负荷控制等能力需要更加灵活、精准。
充分利用5G网络的大连接特性、5G RedCap的性能和成本优势,通过将5G RedCap嵌入采集器、集中器和能源,实时采集用能数据,并高质量传输至业务主站进行处理和分析,实现供电负荷精准营销、调度和管理,科学满足电源侧、电网侧、用户侧不同群体的负荷调控需求。
综上所述,对比5G NR、4G,5GRedCap具有明显优势,可广泛应用于电力控制类、采集类、巡检类等各种业务,助力电力系统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。
电力是5G RedCap技术应用的重点行业之一,市场潜力巨大。目前我国光伏、风电等新能源装机总量超10亿千瓦,输配电线亿个。山东、浙江、广东、河南、湖北等省陆续开启电力5G专网建设,平均每省终端需求量为30万~50万套。预计未来3年,RedCap在电力行业的需求将在千万套以上。
电力行业的海量需求,将有力促进RedCap终端的规模量产,加速模组、终端成本下降。电力行业对终端和网络的可靠性、安全性、工业级性能要求,也将促进RedCap模组、终端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,进而带动RedCap在其他行业的应用。
目前,高通、联发科、海思、紫光展锐等主要芯片企业先后推出RedCap芯片平台,鼎桥、利尔达、移远通信、联通数科、中移物联等企业已发布20多款RedCap模组,30多款DTU、摄像头等终端相继面市。南瑞、智芯、联通数科、中移物联等厂家已经推出了多款电力专用RedCap终端,并先后在电网进行了商用验证。预计2024年底,RedCap模组成本将下降到200元以下,终端成本降到900元以下。RedCap以终端成本优势带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,RedCap芯片、模组、终端、应用等产业生态上下游将迎来爆发期。
RedCap的发展离不开运营商5G网络的支持。RedCap是5G R17版本定义的新特性,运营商需要对现有5G网络进行升级。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,截至2024年3月底,全国累计建成5G基站364.7万座,已经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和县城城区,以及95%以上的乡镇和主要行政村。5G基站无需更换硬件,通过软件升级即可支持RedCap功能(包括带宽、天线数、调制阶数、BWP配置、RedCap终端识别等功能)。尽管如此,全网升级RedCap功能的投资仍高达20亿元。
为避免全网升级的巨大投资,在RedCap发展初期,运营商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业务发展路线和网络部署策略。首先,做好潜在市场分析,聚焦与RedCap匹配度较高的能源电力、工业制造、公共安全、智慧城市等领域,制定业务发展规划,根据业务需求完成部分区域开通,打通从前端市场到网络规划、开通、维护的快速响应流程,确保用户体验。
其次,基于以上重点行业和场景,打造RedCap商用标杆案例,凝练重点行业场景应用方案,然后“以点带面”,推动案例复制推广。随着业务发展,推动网络在城市主城区、工业园区等重点场景的连片规模开通,满足工业聚集区、电力行业、城市视频监控、交通执法、水利环保等场景需求。未来随着模组成本的进一步下降,以及车联网、智能穿戴等移动应用的充分发展,最终实现网络从局域、广域到全域的规模开通部署。
在频率配置方面,初期开通3.5G/2.1GHz中频频段的RedCap功能,随着广域业务的发展,推动700M/800M/900MHz等低频网络开通RedCap功能,实现多频组网、广域覆盖。在业务规划方面,受网络覆盖、成本、功耗等限制,RedCap初期以行业应用为主,局域场景优先选择终端成本诉求强且对网络性能要求高的行业场景(如油气行业开采数采、工厂产线数采、AGV物流、园区监控等)。通过重点局域场景的标杆效应和方案积累,形成规模复制能力,进而拓展至更多行业场景,聚焦应用点位多、有线铺设不便的场景(如电力行业配电自动化、集中器、能源等配电用电场景)进行部署。随着应用逐渐成熟、成本逐渐降低,最终实现RedCap在车联网、智能穿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。
5G RedCap的国际标准包括两个技术版本,分别为基于R17版本的RedCap和基于R18版本的eRedCap(RedCap的演进版本)。R18版本将进一步裁剪能力、降低设备复杂度,满足工业传感、电网、智慧城市等低速业务的需求,覆盖4G Cat1/1bis的业务,从而使5G物联网技术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。因此,业界也将RedCap技术作为5G-A技术演进的一部分。
RedCap技术应用前景广阔,但对比已经成熟的4G物联网应用,目前RedCap在网络覆盖、芯片模组成本上还不具备优势。回顾4G Cat1的商业成功,是网络覆盖完善(4G基站无需升级)、成本优势明显(模组价格只需20~30元)、场景需求强烈(智能家居、共享经济)、政策驱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因此,要推动RedCap规模应用,产业界还需要在技术、应用、商业、生态等多方面开展探索和创新。
一是加快推进RedCap标准制定与体系构建,例如RedCap在电力、车联网、化工、视频等行业应用的标准,以及RedCap在局域场景、广域场景与5G NR、中低频网络混合组网的标准等。同时,研究RedCap与网络切片、高精度定位、5G LAN等5G原生应用在不同场景结合的应用标准。
二是攻关相关技术,包括RedCap终端识别及接入控制、RedCap终端与非RedCap终端在网络内共存时的接入拥塞、最大工作带宽差异造成的资源碎片化、业务保障策略的变化以及如何降低网络信令开销等,优化RedCap在容量、功耗、安全、网络等方面的性能,筑牢规模应用的基础。
三是开展商业应用创新,结合RedCap独有特点,聚焦5G原生能力,通过资源整合、联合赋能,研发与4G物联网差异化的标准产品,打造商业应用标杆,淬炼5G RedCap行业应用创新方案,加快“终端+网络+平台”全环节的成熟复制。
四是扩大RedCap“朋友圈”,芯片、模组、终端、网络、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相互赋能,打造生态共赢体系,以技术赋能应用发展,以应用促进技术成熟,加快RedCap产业链降成本、增产能进程,携手并进,实现5GRedCap规模商用。
2024年是5G RedCap发展的关键一年。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布和落地、我国5G网络的升级和完善、产业链各方的积极探索和试点以及市场需求的逐渐明确,RedCap已经具备规模商用条件。RedCap在性能、功能与成本上的平衡优势,解决了5G在垂直行业应用的关键痛点,提供了一条新的蜂窝物联网演进路径,将在电力、安防监控、工业、智慧城市、车联网等更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,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,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。